火星-20导弹亮相
平壤的秋天,雨下个不停,夜晚的天空被探照灯照得透亮。一辆有11个车轴的巨型发射车,缓缓地驶过金日成广场湿滑的地面,车上载着一个超过25米长的白色导弹。导弹的整流罩是多面体结构,在灯光下闪着冷光,看起来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直冲云霄——这就是朝鲜在劳动党建党80周年阅兵时首次公开亮相的“火星-20”洲际弹道导弹。
朝鲜新型导弹技术突破
韩国国防研究院的专家金洙荣在现场看到数据后惊讶地说:“这枚导弹的弹体直径大约有2.5米,比‘火星-17’大了40%以上,射程肯定超过1.5万公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马上用电脑模拟了弹道轨迹,结果发现,如果从朝鲜的慈江道发射,华盛顿、纽约等美国东海岸的大城市都在它的打击范围内。
更让观察家感到震惊的是,这次导弹发射筒几乎是以垂直角度展示的,这种设计在潜艇上很常见,说明朝鲜可能正在研发潜射洲际导弹技术。
另外,朝鲜现在正在大力推广固体燃料导弹,这对我们的战略和战术执行来说是个巨大的助力,可能会彻底改变战场局势,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相比那些需要提前加注燃料的液体燃料导弹,“火星-20”就像一把随时可以开火的突击步枪子弹一样,可以快速发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朝鲜新型导弹技术突破
咱们从朝鲜去年那一系列发动机测试的数据来看,他们这次推出的发动机推力已经达到了1960千牛,这可不是一般的厉害。按这个推力,导弹可以在短短40分钟内把弹头打到美国西海岸,威胁直接就上来了。
而且,他们还广泛使用了矢量喷管技术,这种技术俄罗斯早就用在他们的战略导弹上了,作为新一代战略导弹的关键技术之一。这样一来,现有的各种反导系统都很难拦得住,因为它们对这种导弹的拦截能力已经被彻底“扒皮”了,根本不好应对。
另外,他们还用了多弹头分导技术,这可是专门用来突破防御系统的。导弹头部那种独特的凸面设计,被军事专家们解读为多弹头分导式再入飞行器的标志,意思就是说它能同时释放多个弹头,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研究员潘达分析说:“一枚‘火星-20’导弹可能携带5到10个核弹头,每个都能独立攻击不同的目标。”这种饱和攻击的方式,让美国花上千亿美元打造的导弹防御系统简直成了摆设——因为拦截导弹得同时对付好几个高速机动的目标,成功率会一下子掉到谷底,根本拦不住。
朝鲜军事展示新细节
那些没被公开的阅兵细节,其实更让人觉得有意思。最近朝鲜在军事展示中,第一次把导弹组装的全过程都用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拍了下来,连重型运输车的底盘都是国产的,这说明他们的军工体系已经突破了特种车辆制造的难关。
另外,朝鲜还推出了一种疑似高超音速滑翔体的新武器,这让他们的远程和近程结合、核常兼备的立体打击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国际社会反应非常强烈,好像感觉受到了巨大威胁。局势一升级,拜登就紧急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五角大楼也宣布要往关岛增派“萨德”反导系统,明显是想表现出强硬姿态。
再加上日本可能调整“专守防卫”政策,韩国也在加快部署本土导弹防御系统,两国之间的军事对抗风险也随之上升,整个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了。
朝鲜阅兵背后的深意
看起来朝鲜这次的举动不只是为了稳固国内局势,更是为将来跟外界谈判做准备,手里握着更多的筹码。以后在跟美国这些国家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更有底气、更有机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背后很可能有美国在“帮忙”——美国现在的一举一动,好像都在向朝鲜释放“想谈”的信号,说明美朝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真的会慢慢缓和下来。
这场深夜的阅兵,彻底改变了东北亚的战略格局。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就警告说:“现在的局势比2017年‘火与怒’时期还要危险!”首尔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78%的韩国人担心朝鲜导弹的威胁,但62%的人却反对采取军事行动。当导弹尾焰照亮平壤的夜空,世界也明白了一个事实:靠数量堆砌威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拼的是速度和突破能力,这才是新的博弈规则。
富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