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向莫斯科抛出一枚“外交炸弹”,俄罗斯必须在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否则将面临“非常严厉”的关税惩罚。
这一最后通牒立即引发全球关注。然而仅24小时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在莫斯科强硬回应:“任何对俄方设置条件甚至最后通牒的企图均不可接受。如果外交途径行不通,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将继续。”
自相矛盾的白宫立场7月15日,特朗普站在白宫南草坪上面对记者提问,展现出令人费解的双重立场。
当被问及乌克兰是否应将莫斯科作为打击目标时,他断然表态:“乌克兰不应攻击俄罗斯首都。”对于是否提供远程导弹支持,他的回答斩钉截铁:“不,我们不会这么做。”
展开剩余85%不过英国《金融时报》同日曝光的通话内容却揭示截然不同的场景。
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7月4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通话时,曾鼓动乌方加大对俄领土打击力度,甚至直接询问:“弗拉基米尔,你能打击莫斯科吗?还能打击圣彼得堡吗?”泽连斯基回应:“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们武器,我们就能。”
白宫发言人迅速否认这一报道,称其“断章取义”。当记者追问特朗普在冲突中的立场时,他给出更令人震惊的回答:“我不站在任何人一边。”
莫斯科的冷峻回击面对特朗普的50天最后通牒,俄罗斯的反应既迅速又强硬。
里亚布科夫在声明中强调:“我们的立场不可动摇,希望美国和北约极其严肃地对待。”他同时援引普京总统的立场:“我们愿意谈判,外交途径对我方来说更好。”
俄副外长格鲁什科的批评更为尖锐,他将美国军援计划定性为“北约无意和平的证明”,对关税威胁的评价则充满讽刺意味——“莫名其妙”。
他在采访中直指问题核心:“任何协议都要以谈判为前提,但乌方目前缺席谈判。美方表态没有呼吁乌方回应俄方谈判意愿,这再次证明北约国家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冲突延宕,以便消耗俄罗斯。”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透露的细节更具深意:“围绕第三轮谈判日期,俄方正在等待乌方建议,但迄今未收到。美国、北约和欧盟的决定似乎在向乌克兰发出继续战争的信号。”
而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对“最后通牒”的回应更为轻蔑——仅三个单词:“谁在乎?”
乌克兰的战时抉择在美俄博弈升级的同时,基辅当局正加紧巩固战争机器。
7月15日,乌克兰议会以320票赞成(远超226票的最低要求)批准了泽连斯基的提案——第16次延长国家战时状态和军事动员90天,有效期延至11月5日。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乌议会同日批准暂时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官方解释文件直指关键矛盾:“俄罗斯非缔约国身份创造不对等优势,在彻底停战前,乌方必须解除这一束缚。”
这项1999年生效、2005年被乌克兰接受的国际公约,如今在生存压力前黯然退场。
北约内部分歧与国际棋局特朗普精心设计的“美国制造、欧洲付款、乌克兰使用”的军援机制已显露裂痕。
7月15日,捷克总理菲亚拉明确表态:“捷克现阶段不会参与美国对乌军援计划,正聚焦弹药倡议等其他项目。”
尽管德国、英国等八国已承诺参与,但捷克的退出揭示了北约内部分歧。
在更广阔的地缘棋盘上,对抗阵线正加速固化,7月10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吉隆坡东盟会议期间举行闭门会谈,而会谈前夜,基辅刚经历俄军大规模空袭。
更值得关注的是,拉夫罗夫会后直飞平壤——朝鲜已向俄派遣数千兵力进入库尔斯克地区,中俄朝联动架构初步成型。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重启4月暂缓的关税计划,对日本、韩国等20余国施加20%-50%的关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发出警告:关税已成“新地缘政治对抗的利刃”。
悬崖边缘的和平前景特朗普的50天倒计时始于7月14日,但战场节奏与谈判桌的步调截然相反,俄军正在苏梅州展开新攻势,而莫斯科的冷淡回应揭示了商人逻辑的致命缺陷——外交筹码必须与战场实际挂钩。
里亚布科夫强调俄方“外交优先”的立场时,话中有话:“如果外交途径行不通,特别军事行动将继续。”这种表述暗示俄罗斯已将军事选项置于同等地位。
乌克兰议会批准延长战时状态至11月5日的决定,恰与特朗普的50天期限形成微妙错位——当11月5日来临时,美国大选投票日(11月4日)刚过去一天。
克里姆林宫与白宫之间的立场鸿沟已难以弥合。
当里亚布科夫强调“外交优先”时,俄军正在前线推进、当特朗普高喊“50天停战”时,美国制造的爱国者导弹正运往乌克兰、当泽连斯基签署退出禁雷公约时,全球军控体系的一块基石在战火中崩塌。
发布于:河南省富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